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4771
P-选择素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726-02

    P-选择素不仅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而且也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均能提供有益的帮助。P-选择素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也显示了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对此作一概述。

    1 P-选择素与冠心病

    P-选择素(P-selectin,Ps)亦称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CD62p、PADGEM,是分子量约为140000的跨膜糖蛋白,存在于静止血小板α颗粒与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中。当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活化时,跨膜型P-选择素在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面表达明显增多,同时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也升高。P-选择素一方面参与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起始粘附,另一方面,血小板活化时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可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及在血栓部位的聚集 [1,2] 。不少研究者发现 [3~5]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选择素比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正常人明显增高,说明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有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参与。笔者的多项临床研究 [6~9]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亦表明,UA患者血小板CD62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UA存在着显著的血小板活化现象。
, 百拇医药
    2 P-选择素与冠心病血瘀证

    沈庆乐等 [10] 用ELISA法测定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GMP-140浓度,发现气滞血瘀组和气虚血瘀组GMP-140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气滞血瘀组高于气虚血瘀组。孔令钧等 [11]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亦发现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的CD6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气滞血瘀组CD62p、CD63、TSP的表达量均高于气虚血瘀组;CD62p与CD63、TSP均呈正相关。张文高等报道 [6]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A各证型患者血小板CD62p,发现气虚血瘀痰浊型>气虚血瘀型>气虚痰浊型,均有显著意义。提示有血瘀证者血小板CD62p浓度显著高于无血瘀证者,若血瘀证兼有痰浊证则血小板CD62p浓度更高。李格等 [12] 在观察大蒜素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研究中轻度瘀血型与重度瘀血型GMP-140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提示GMP-140可作为表现血瘀证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 百拇医药
    3 中药对冠心病P-选择素的影响

    李格等 [12] 观察证实大蒜素注射液对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对寒瘀型疗效尤佳,并可明显降低轻度瘀血型的GMP-140。李海聪等 [13] 观察证实大蒜素片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陈江斌等 [14] 观察发现葛根素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浓度。罗助荣等 [15] 亦发现葛根素可降低UA患者的血小板CD62p、CD63浓度。笔者 [9] 也观察到三七总皂苷及黄芪注射液可使UA患者血小板CD62p水平显著降低。

    4 复方制剂对冠心病P-选择素的影响

    李鲁杨等 [16] 对40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极化液加硝酸甘油或异舒吉静脉滴注,其中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治疗组21例,治疗14天后血小板CD62p、CD6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雷燕等 [17] 用愈心痛胶囊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4例UA患者,治疗2周,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的血浆GMP-140浓度也显著降低,优于西药对照组。李艳梅等 [18] 观察证实血府逐瘀丸能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瘀证候,血浆GMP-140水平也显著降低。金露 [19] 对UA患者伍用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并与单用阿司匹林组作对照,发现治疗前丹参组、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治疗后丹参组血浆GMP-14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与健康人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人组。李晓等 [20] 将符合中医郁热伤络、营阴亏虚证型UA患者予以自拟心和颗粒剂加常规西药治疗,血中P-选择素降低幅度等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组。笔者 [6~9] 分别观察了脂欣康胶囊(人参、银杏叶、三七、绿茶提取物和牛磺酸)对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和黄芪注射液伍用三七总皂苷及黄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伍用解毒护心胶囊对UA的临床观察,并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水平。结果表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述用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后血小板CD62p显著下降,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
, 百拇医药
    5 针刺对冠心病P-选择素的影响

    张朝晖等 [21] 对冠心病患者针刺内关、神门,并于治疗前后取血检测GMP-140水平,发现治疗后GMP-140明显降低。表明针刺内关、神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为探讨针刺治疗冠心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6 结语

    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和激活状态的良好指标,是与血小板活化及炎症有关的重要的血管粘附分子,与此有关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都有P-选择素的异常增高,而且病变程度、范围及预后也与P-选择素增高的程度有关。已证明冠心病血瘀证存在P-选择素表达的增强,而且P-选择素与血瘀证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若干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及益气活血解毒方药能够显著地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表面或血浆P-选择素,为探讨这些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P-选择素不仅可作为血瘀证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而且有可能成为冠心病中医辨证用药的参考指标,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以及判断中医药治疗转归、预后的重要指标。由于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复杂,临床每有兼证、变证,P-选择素与血瘀诸多成因及各兼证、变证之间的具体关系及其规律尚待深入研究。还应注意将与血瘀证相关的多种客观指标(如P-选择素、血管活性物质、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其他凝血因子等)综合分析评价。P-选择素与内生毒邪的关系以及解毒方药对P-选择素的影响值得关注,有必要对P-选择素与血瘀、毒邪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由于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不同,研究样本数量、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所测定的P-选择素浓度有所差异,在作系统评价时应考虑到上述诸多因素。总之,由于P-选择素对判断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较高,测定方法又相对较简单、快速,受样本采集技术的影响较小,这一指标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治疗转归和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水华,杨成悌,辛楠.P-选择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165-167.

    2 Kaikita K,Ogawa H,Yasue H,et al.Soluble P-Selectin is released into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after coronary spasm.Circulation,1995,92:1726-1730.

    3 SakuraiS,InoueA,KohCS,et al.Soluble form of selectins in blood of paˉtients with acutemy 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intervention.VascMed,1997,2:163-168.
, 百拇医药
    4 Xu DY,Zhao SP,Peng WP.Elevated plasm a levels of soluble P-seˉlec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stable angina.An inverselink to

    lipoprotein(a).IntJCardiol,1998,64:253-258.

    5 Tenaglia,AN,Buda,AJ,Wilkins RG,et al.Levels of expression of P-selectin,E-selectin,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n coroˉnary atherectomy specimen s from 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ˉna pectoris.Am Jcardiol,1997,79:742-747.
, http://www.100md.com
    6 张文高,高福军,刘建平,等.流式细胞术检测不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意义与脂欣康胶囊的疗效.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70-73,广西北海,2001.11.

    7 张文高,高福军,颜亭祥,等.脂欣康胶囊治疗中老年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与高脂血症及其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研究.中华中 西医杂志,2002,3(5):385-388.

    8 王显刚,张文高.解毒与益气活血法伍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

    9 谢庆成,张文高.黄芪注射液配伍三七总皂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

    10 沈庆乐,张存琪.血瘀证冠心病的GMP-140、VWF和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5-1856.
, http://www.100md.com
    11 孔令钧,李鲁扬,唐占府.老年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与CD62p、CD63及TSP关系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8):588-590.

    12 李格,史载祥,贾海忠,等.大蒜素对不同中医证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及与血脂和GMP-140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08-211.

    13 李海聪,木拉迪,玉赛音,等.大蒜素片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浆GMP-140、TXB2、6-K-PGF1α、NO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医杂志,1999,40(7):414-417.

    14 陈江斌,许家璃,江洪,等.葛根素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和血小板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99,34(5):216-217.

    15 罗助荣,郑冰.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31-33.
, http://www.100md.com
    16 李鲁杨,唐占府,孔令钧.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率的影响.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04-205.

    17 雷燕,陈可冀,柯元南.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0-584.

    18 李艳梅,陈可冀,史载祥,等.血府逐瘀丸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瘀征象及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71-73.

    19 金露.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15-417.

    20 李晓,丁书文,姜萍,等.心和颗粒剂保护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0,41(11):661-663.

    21 张朝晖,王强.针刺内关、神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中国针灸,2000,20(2):119-120.

    作者单位: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

    (编辑 守中), 百拇医药